
【濕熱體質怎麼辦?】2021教你怎樣分辨和對付大部份香港人都會有的濕熱體質
一講到「體質」相信很多人都會立刻聯想到中醫的「寒底」與「熱底」,但其實從中醫角度來說,體質可以分成平和、 陽虛、陰虛、氣虛、痰濕、濕熱、 氣鬱、血瘀、過敏體質九大類,並不只僅僅分為「寒底」與「熱底」這樣簡單, 以上體質更加可以混合同時改變。 中醫所講的濕熱體質可以從外表, 身體狀況和情緒分辨。 濕熱不單只會影響到生理, 就連心理狀況也會因體質不同而受影響。 不過透過調整情緒和培養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是可以改善的。 還有, 每個人的體質並不是天生注定的, 而是可以隨著後天的生活、飲食習慣及情緒的變化而改變。 體質可以不止一種,還可以由幾種混合。 香港人的體質大部份都是多夾濕,即濕熱體質。 這與香港的地理環境以及香港人平時的生活習慣有關。香港位置於亞熱帶,氣候溫和及雨水量多,所以平均濕度亦高。 由於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,因此容易造成濕邪侵襲人體。加上氣候炎熱, 香港人又喜歡吹冷氣、喝冷飲和好食肥甘厚味,所以容易影響臟腑運化。而肺脾腎三臟對水液有很重要的代謝作用, 如果運化失調,可以令到水濕内停,因此身體就會出現夾濕的狀態。 濕,即是水濕,有「內濕」及「外